醒獅之源流為古代農村瘟疫蔓延,人們為驅除病魔而舞獅,希望藉鑼鼓之聲勢及獅之威猛驅走病魔,當時稱為「年獸」,及後舞獅亦流傳至今,經過歷代之改良變化,逐漸演變成現今模樣。

醒獅主要分為兩類:「南獅」及「北獅」,本會自周漢興宗師傳授至今,亦以南獅為主。南獅又稱醒獅,源起廣東嶺南一帶,造形威猛,斑爛多彩,民間每於節日及慶典中起舞,象徵歡樂豐收,瑞氣吉祥。南獅亦分為兩個不同之品別:「佛山庒」及「鶴山庒」。「佛山庒」之形貌較為兇猛,有威嚴;面方、口闊、眼大、鼻大。而「鶴山庒」之形貌則较善良、可愛;面窄而峡長,嘴扁似鴨。而不得不提為獅之面貌辨别形態通常分為劉、關、張等。白鬚黃面者代表劉備之仁:黑鬚紅面者代表關雲長之義;黑短鬚「牙擦鬚」、崩耳、鐵角、青鼻、獠牙者代表張飛之勇。而舞獅亦以本身所學之「馬步」「步」去配合不同之風格。

「佛山庒」(劉、關、張)

「鶴山庒」

「鶴山庒」源流之表表者馮庾長師父於「沙砰」所創,將「佛山庒」之形貌改良,演變成現時之模樣,再以輕靈之步法配合表現型態。

而周漢興同學會亦以舞佛山庒黑獅(崩耳,鐵角,牙擦鬚)為本.

視頻

鐘耀祖師伯表演於66歲 (2017 年)

Contact Us

We're not around right now. But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and we'll get back to you, asap.

Not readable? Change text. captcha txt